Sunday, June 29, 2008

Love

《红磨坊》是由福克斯公司于2002年推出的一部爱情文艺片 。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00年的巴黎。讲述了主人公红舞女萨汀(妮可·基德曼饰)和作家(伊万·麦戈雷格)的一段爱情。 这段爱情来得有些突然,仅仅因为一次误会,因作家的几首歌深深打动了萨汀。然而突然的爱情往往又是显得那样的脆弱。萨汀只是个红舞女——高级妓女(社会地位很低,受他人支配)。人人称她为“钻石”,萨汀只是依靠她的外表去满足男人的性欲,而对于她一直所渴慕的自由和真爱,那只是一种理想。作家,用萨汀的一句话讲:“年轻,有才华却又穷得叮当响”,红磨坊只是供那些上流社会的男人消遣,找乐子的地方,作家的才华似乎也只是为了迎合世人的某种欲望。爱情,在那样的时代,在资本主义尔虞我诈的社会中只是一种非主流,世人眼中的爱情或许只是“性”,“皮肉交易”的代名词。在权势和金钱包裹下的爱情是那样的诱人,耀眼,却又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当这部影片一经推出,便有人指出:“《红》只是一部用歌舞片包装的老套爱情片,编导只是请来了两位擅长拍文艺片的演员!”诚然,影片的内容毫无新意,但幸运的是,作家的坚强和对爱情的执着使得两人在结局时共同演绎了一场经典的舞剧,完美地诠释了真爱。当然,导演巴·赫鲁兹还是比较现实的,毕竟,在那种环境下注定只会得到悲剧式的爱情,只是萨汀死得(由于感染肺结核)很美,死得很幸福(在表演完最后那幕舞剧后,她在作家的怀里安详地死去)。那时的场景很美,两人周围一片凋零的鲜花,那是在为佳人的长逝而哭泣。
但作为一部歌舞剧,影片多处场景的设计极为 精致华美而又不失大气,全剧以大红色为基调,导演也毫不吝啬地将灯光运用于每个角落,配以百老汇经典歌曲,正如外界评论地那样,《红》是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妮可和伊万为我们上演了一部精彩的激情戏! 影片结尾的一句旁白,平实而又有一种敲人心弦之感:这是一部关于自由、美丽、真理尤为重要的是关于爱情的故事。
爱情——永恒的主题,《红》片只是情爱史上的一个亮点,爱情是个灿烂的名词,爱情就像氧气一样,我们都需要爱情。在历史的长卷中寻觅爱情,心潮澎湃……
(一) 纯爱
早在《诗经·召南·摽有梅》中便出现了简单、纯真的男女之爱,全诗通篇采用了打梅少女的自述:打啊打啊打梅子,梅子还剩7成了,追求我的小伙子,不要再犹豫了!打啊打啊打梅子,梅子还剩3成了,追求我的小伙子,今天就是好时辰!打啊打啊打梅子,梅子已经没有了,追求我的小伙子,今天我就嫁给你!语言生动、纯朴自然,真切地展现了打梅少女对男子的爱慕之情和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纯爱。
(二) 灵爱
在魏晋“杂曲歌曲”中的《西洲曲》,所咏之物已由梅子一变而为江南莲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在一片莲叶中,清新可人的女子独坐在一叶扁舟上,满含灵气的双眼凝视远方,等待着自己心中的归属。全诗情意缠绵,辞采清丽,声调婉转,灵动之爱跃然纸上。
(三) 苦爱
在我心目中,《春江花月夜》简直就是一个经典,我并不想在此评说太多,只是有些嫉妒张若虚,怎能将如此苦涩的相思之情变得美丽动人! 秦观的《鹊桥仙》借助牛郎织女的“飞星传恨”描绘了相距千万里的离别之苦。尾声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我看来,那就是对爱情的超脱,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这样的苦爱,才能做到如此的大彻大悟!
(四) 畸爱
王小波的《白银时代》中的那段“师生恋”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两方是真心相爱的还需要在乎各自的身份和地位吗?1000多年前,小龙女和杨过不也终成眷属了吗?“师生恋”,甚至是“同性恋”或许回受到伦理的指责,或许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念,但我们应该学会去正视,去理解,或许在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下,我们可以去支持,正如《白银时代》中的主人公最后的醒悟:我决定在那里(大学)重新爱上老师!“畸爱”也是种爱情,双方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对旁人也不够成伤害,我们何必不能多一些宽容呢?我们的生活为何不能多一些激情呢?试着去爱和被爱吧!
爱情,妙不可言!

No comments: